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煤老板的闺女第95节(1 / 2)





  张臣一脸无辜:“我们干什么了,就是给你提供个新闻线索,怎么还报警呢,警察也不是整天闲着没事干,专门给你服务的不是,人家还得冒着生命危险去抓逃犯呢,要不然,哪有你这么安逸地在写字楼里打打字、编编瞎话?刘记者,你说是不是?”

  还说是提供线索,这么就夹枪带棒地冲着自己来了。他扬手招呼保安:“这两人是来捣乱的,请他们出去。”

  保安疑惑地看过来。

  刘洋趁机身形一矮,避开张臣的大手,朝着他们讽刺一笑,而后迅速往办公区的方向跑去。

  张臣朝着他的背影骂了句脏话,但并没有追过去。

  林仙鹤:“他跑就跑呗,明显是心虚了。”

  保安走过来了,张臣朝他友好地笑笑,伸出大手来,跟人家握手,说:“都是误会,我也是咱们的同行,我也是干安保的。”

  保安点点头,对他们挺客气的,说:“刘记者不想见你们,你们就先走吧。”

  张臣:“没问题,我们这就离开。”

  从《经济日报》社出来,两人上了车,却没着急离开。

  张臣不甘心被撵出来,说:“贼眉鼠眼的小子,一看就是一肚子坏水!”

  林仙鹤:“咱们怎么办?”

  张臣也没啥好主意,他这会就是手痒痒,特别想套人麻袋。但是不行,一是他们刚找完刘洋,太明显,二是林仙鹤刚被大肆赞誉,不能给她脸上抹黑。

  张臣恨恨:“先回去,从长计议,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他抢到了驾驶座,正准备开车,林仙鹤忽然说:“等等,他好像出来了。”

  张臣顺着她的目光望去,便看见报社的门口处,刚刚见过的刘洋背着双肩包,一边打哈欠,一边摇晃着身体往外走。

  “这小子晚上干什么坏事去了,困成这样。”张臣盯着他说,“瞧他吊儿郎当那样,还记者呢,街边的二流子都比他强!”

  张臣骂了几句,心中舒爽了许多。

  虽然,他们过来找刘洋之前,就知道和这种人讲不出道理来,只是想看看他长什么样罢了,但就这样被撵出来,让张臣愈加不快,恨不能把这世界上所有恶毒的词儿都用在对方身上。

  “他这是要去哪儿?看着鬼鬼祟祟的。”林仙鹤的目光一直盯在刘洋身上。见他出了日报社的大门后,往右拐,躲到一颗杨树旁边,就开始东张西望的,但又时不时往报社里面瞅一眼,好似唯恐人发现他一般。

  不多一会儿,一辆脏兮兮的夏利车停在刘洋跟前,刘洋左右张望了下,才上了车去。

  张臣和林仙鹤对视一眼,二话不说,发动了车子,跟在那辆夏利车身后。

  夏利车穿街过巷,开进一栋破败的老式小区里,这边大概是燕市第一批楼房,都是4层的红砖楼,年代久远,楼道窗户生锈、破碎,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区的阴凉处有几个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头老太太坐着聊天,有陌生过来,他们也无动于衷。

  夏利车停在其中的一辆单元楼下,刘洋跟一名瘦巴巴、长头发的人从车上下来,沉默着,一前一后地往楼上去,而后,夏利车便开走了。

  林仙鹤、张臣两人将车停在附近,站到单元楼下,能非常清晰地听见两人的脚步声,不一会儿,又听见敲门声,还能听见刘洋答了一声“是我”。

  在听见关门声响后,林仙鹤两人默契地提着脚步,轻手轻脚地上楼,一直上到四楼。

  门里传来说话的声音。

  屋里至少有三个人,却只能听见一个人的声音,不过,光有他的声音也能猜个七七八八。两人趴在门上,听了一会儿,林仙鹤不由得瞪大眼睛,抽了一口冷气,看向了同样表情的张臣。

  张臣对她点点头,蹑手蹑脚地下楼后,两人一言不发地坐上车子,开出小区门口,林仙鹤打电话拨出了110,详细地告知事件、地址后,两人就在车里头坐着。

  也就五六分钟,就有警车疾驰而来,迅速部署,守住小区的各个出口,而后警察冲向他们刚才出来的单元门。

  不多一会儿,警察们压着四五名垂头丧气的男人下来,那个将头埋得最低的就是刘洋。

  张臣一边欣赏着这边的情形一边拍着大腿笑,说:“哈哈哈,你说巧不巧,就让我们给赶上了,老天爷开眼,善恶到头终有报!哈哈哈。”

  林仙鹤继续拨打手机,给《燕市日报》记者打了个传呼,不一会儿,他就回了电话来。

  “告诉你一个大新闻,《经济日报》那名叫刘洋的记者,刚刚因为吸du被警察抓了。”

  第二天,《燕市日报》用硕大的标题刊登了《经济日报》著名记者吸du被抓的大新闻,紧接着,又刊登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难怪他们会一直偏向犯罪者,跟世间正道、老百姓最朴素的想法背道而驰,原来本身就是藏污纳垢的坏人窝,这次只是一名吸du者被逮捕,谁知道背后还有哪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当然,刊登出来的文章用词没有这么浅显,但任何人都能读出是这个意思。

  同时,其他媒体也开始纷纷谴责《经济日报》的行为,在报纸上刊登了“十大罪状”,将经济日报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总结出来,而批评正当防卫、见义勇为者只是他们的其中一项最不起眼的罪恶罢了。

  也有媒体刊登了林仙鹤聘请律师,准备去法院起诉《经济日报》的事情,不久之后,《燕市日报》记者辗转采访到了被《经济日报》逼得全家搬离燕市,去赵北省生活的那位正当防卫的姑娘,将他们一家人这两年的遭遇揭露出来,又引起了老百姓们的强烈同情和愤怒。

  8月下旬的一天,在一个阴霾闷热的天气里,《燕市日报》记者给林仙鹤打电话,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经济日报社被停刊整顿了。”

  随着媒体业集体口诛笔伐,社会上一边倒地都在唾骂《经济日报》,销量骤减、口碑低靡成了他们的现状,林仙鹤觉得过瘾,听到这个消息,她更是高兴。

  “那整顿之后呢,还有可能再复刊吗?”

  林仙鹤比较关心落水狗还有没有爬起来的机会。

  “不太可能,上面已经知道了他们干的那些事儿,非常反感,认为是传媒界的毒瘤,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停刊整顿就是个说辞,没有再起来的机会了。”

  “那就好,多亏你们了!”林仙鹤从内而外地喜悦着,心中有了股子赢得大型比赛胜利的痛快感。

  “我应该感谢你才是,要不是借着你这件事情的影响力,我们也不可能跟《经济日报》真刀真qiang的干起来。”他说着,叹了口气,说:“这两年,每次想到那个叫蒋霞的女孩子,都觉得心中有愧。我那时候没能帮助她,这下,总算是无债一身轻了。”

  蒋霞就是那位正当防卫被被逼得背井离乡的女孩子。

  这一阵子,自己的名字经常和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林仙鹤虽然没有见过她,却有了股子熟悉感,以至于她看见公司门口徘徊着的一个高挑、梳着长马尾的女孩时,下意识就叫出了她的名字。

  “蒋霞?你是蒋霞?”

  女孩子转身,漂亮的脸蛋上写满了诧异,而后露出笑容,说:“我是蒋霞,你是林仙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