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夜阳鸟第99节(2 / 2)


  黎湘没有犹豫,很快拨通李琰的语音,直奔主题:“是这样的,还是我正在接触的这部戏,里面有这样两个角色,她们是姐妹……”

  黎湘将自己和郗望的故事换了一讨说法,快速描述给李琰听,但没有提“郗晨”变成另一个人的过程。

  李琰问:“你想了解妹妹的心态?”

  黎湘说:“不止,姐姐的心态我也很想知道。”

  李琰说:“其实妹妹怎么想并不难明白,姐姐这个角色反而更复杂。我个人的看法是,姐姐想找回的不只是亲人和姐妹关系,还想证实‘过去’的存在。你有没有看过一个叫《寻梦环游记》的动画电影,我要表达的就是类似的意思,当亡灵被活着的人彻底遗忘时,他们会化成金色的粉末,会彻底消失。”

  黎湘:“你的意思是我……姐姐这个角色,是希望通过妹妹来证实自己存在过?”

  李琰:“妹妹是她唯一的最后的亲人。这种血缘联系是很微妙的,咱们中国人很看重这个,就算没有明显的表现,骨子里也刻着基因。你看有那么多千里寻亲的孤儿,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找自己的出处呢?这种执念就是一种印记,要证明我是谁,谁可以证明。”

  黎湘:“怎么说呢,姐姐这个角色并不很看重过去,她甚至想甩掉过去,而且她现在生活得很好。”

  李琰:“听上去不是很有说服力,不知道你们怎么设定姐姐的前史,我只说我的经验。我接触过的案例,听到过的故事,越是强调要甩掉过去的人,他们对过去的记忆和执念越深刻,多少年都走不出来,而且潜意识也不想走出来。真是很矛盾,像是有两种情绪在拉扯,一种要拽出来,一种要陷进去。”

  黎湘好一会儿没接话,虽然李琰的描述还不够具象,这种情绪上的东西也很难有更清晰的表达,但黎湘还是抓住了一点端倪。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适合李琰所说的案例一样,只感觉自己也处在这样的矛盾中,她想出来,又不想出来,她想舍弃“郗晨”,却又拼命记住“郗晨”的一切。

  黎湘缓了缓,说:“我感觉姐姐的心态一直是‘逃避’的,像你说的被两种情绪拉扯,没有‘面对’的勇气。”

  李琰:“应该有一些无法面对的事情,不然为什么要舍弃过去呢?只有不好的东西我们才想扔掉。我想姐姐这个角色你们还是要深挖一下,我听到的比较单薄。”

  黎湘自嘲地笑了,嘴上半真半假地说:“你的感觉是对的,我也觉得很奇怪,找不到立足点。难怪我没法入戏。”

  李琰:“反过来讲,妹妹这个角色就是强迫姐姐面对过去的,让这种情绪拉扯变得更尖锐。姐姐过得好,反衬出妹妹的惨,人性在这种情况下会映出很多面,很值得挖掘。希望我的意见对你有帮助。”

  作者有话说:

  这章说的内容可能一些童鞋无法理解。

  人的心理就像是个黑洞,挖下去的部分是精神上的缺失,物质是填不满的,而且越是想要靠物质填满,觉得钱可以治愈一切,到头来会发现黑洞越大。不过这种体会是要在特别有钱之后,这时候就会觉得困惑、无力,不明白为什么什么都有了,还是缺了什么,怎么这么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在以前的文里举过一个例子,是我生活里听到的,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跟我说的她的女邻居,女邻居现在过得非常好,在北京也是那一小撮里生活优渥的人。

  但女邻居跟我朋友说过一句话,意思是:我现在虽然吃穿不愁,但我一直都记得小时候穿不上鞋的日子,在我心里,我永远都是那个没有穿鞋的人。

  红包继续

  第81章

  第十二年秋

  连续三天, 黎湘都在和制片、导演讨论剧本和角色,因是初次合作,她又从女一号晋升为投资人, 这种过于敬业的探讨搞得两人都有点懵, 私下里还打听问,黎湘一直是这样的吗,怎么以前从没听说过?

  后来两人得出结论, 大概是因为黎湘电影资源少, 一直在剧圈游走, 好不容易抓到一部故事扎实的电影,又有得奖机会, 所以要铆足了劲儿一举拿下同类标杆。当然这想法虽然好, 野心也很大,但未免有点不切实际了。

  导演和制片都怕黎湘太过使劲儿,万一搞错方向, 岂不是越跑越远, 于是私下里就找到杨隽带话。

  杨隽也不好解释黎湘为什么这么上心, 说实话他也是吓一跳, 将话委婉地带给黎湘之后,黎湘反应了一下就明白了。

  黎湘:“他们是希望我放松些,平常心,不要一头热, 老老实实拍完了,做足自己的部分就够了, 对吧。”

  杨隽干笑两声:“现在的剧本改动是有点大, 档期可能要延长, 全剧组都挺焦虑的。”

  黎湘没接话, 这三天讨论剧本和人物她已经浪费了不少唇舌,制片和导演一个比一个茫然,来自他们身上的焦虑她也能感觉到,一个是因为档期和因为延期所带来的各种后续麻烦,另一个则是因为这明明是导演的艺术,拍电影导演最容易出头,怎么却被一个演员压制成这样。

  《远山》的导演名气不大,熬了很多年,有几部作品但都不红,加上电影圈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就算发生过因一部电影一炮而红的现象,也是极其罕见的——多少年才出一个。

  黎湘在剧圈很圈粉,妥妥的一线花旦,但剧圈跳到电影圈是一件很玄学的事,多少女明星在这里摔跟头,无论剧圈多火,到了电影圈都像是个新人一样得从头学起。

  运镜和演法都变了,表情控制不到位的在剧里还能混过去,到了大屏幕中就无所遁形,什么毛病缺点全都会无限放大。

  就因为黎湘和导演的“尴尬”磨合,制片夹在中间越发坐立不安,一边要劝说导演“忍气吞声”,多听听黎湘的意见也没错,毕竟现在提出来的都是正确的,一边又不停地将压力转给杨隽,将杨隽视为拉住黎湘不要太放飞的唯一稻草。

  至于黎湘这里,她有些感觉很矛盾,自己也说不清,或许她是想借这部戏多释放一些情绪,而且这大概是她演艺生涯中唯一一次机会。

  许多人都认为,她还年轻,她很红,她要什么机会都能有,错过一部戏还会有下一部。

  但黎湘认为,有些事过了就是过了,再来一次也不是那个时间,那个味道,那个“她”了。

  她知道是郗望那些“水深火热”的境遇刺激到她,也意识到这十二年对郗望处境的想象太过“梦幻”。她想到最多的就是郗望是否还活着,只要活着就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她们之间从没有姐妹情深,她也不是那种有牺牲精神,像是大山大河一样保护妹妹的姐姐,没有那种“如果有机会重来,我愿意和她交换”这样伟大的想法。她所有思路都是实际的清醒的,就连受到的冲击、刺激、打击,也只是泛起一点点波动。

  《远山》里的女一号名叫江蓠,自小生长在深山里,被隔壁村的男人拉到牛棚里强|奸,事后男人要娶江蓠,这件事被前来支教的女大学生许乔得知,要帮助江蓠逃出深山。

  在剧本中,两人身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没有解释清楚。

  江蓠对命运的反抗不够强烈,似乎更多的是矛盾和纠结的东西,而且她没有像是新闻里那些案例一样被人用铁链锁着,被人关在山洞里不给衣服穿,她就是深山里长大的,可以自由活动。

  那么困住江蓠的到底是什么?思想上的牢笼,对未来的迷茫,还是对外界的陌生,离开这里不知如何生存?

  还有许乔这个人物,剧本对她的描述就是一个胆子很大,很勇敢,正义感爆棚的女生。

  然而这看似正能量的定位,却令黎湘产生强烈的质疑,因听上去就是个鲁莽的女生,空有一腔无缘无故的正义感,现实会教她如何做人。

  就像十二年前的那件事,如果她们三个不是有着同一个目标,不是阴错阳差的将事情推到那步,仅凭着一点点友情和所谓的正义感能走到最后么?

  还有,一个女生独自到深山支教,自己的安危都要谨慎小心,人生地不熟力量又有限,只是因为帮助他人的热情,凭什么负责江蓠的人生,怎么担得起?

  黎湘先是对江蓠这个人物的前史提出质疑,随即就点到许乔的心理。

  因接拍这部戏她做过很多前期功课,也让公司的人私下去收集一些去做过支教的大学生的故事,基本集中在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