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八十年代生活记第29节(2 / 2)


  牛奶虽是金春慧给的,年年在家可没喝过牛奶,牛奶还是她上午从供销社买来的。

  为了严劭的生日,花不少钱。

  今天两个硬菜是炖猪蹄和红烧肉,红烧肉纯肉,没有加土豆蘑菇。

  炖猪蹄也没加很多东西,只加了土豆。

  凉拌牛肉算半个硬菜。

  今天没新鲜菜,都是之前为了过冬囤的菜,干货、白菜、白萝卜、土豆,炒成的素菜有白菜炒蘑菇、黑木耳炒白萝卜丝、酸辣土豆丝,另有一道半荤半素菜,蘑菇炒肉片。

  牛肉包子里的酸菜是何善送的。

  金春慧用酸菜牛肉馅包了包子,还包了些饺子,煮好干捞。

  家里有羊肉,就严劭愿意吃,她实在吃不来羊肉,严劭说烤羊肉好吃,烤的话,家里没工具,用油炸又太费油了,干脆不做。

  今晚没有蒸鱼,海鱼蒸起来挺快,开始吃饭的时候蒸,也能在别的饭菜吃完前吃上,不需要等很久。

  男人们不过来,她们就不吃鱼了,红烧肉、炖猪蹄、凉拌牛肉已经够吃。

  六点了,三个大人四个小孩开始吃晚饭。

  本来不用分大人小孩桌,想吃哪桌就去哪桌吃,小孩子们主动坐炕桌了,金春慧就稍微分了下素菜和肉,让两桌人每道菜都能吃上。

  男人们不在,金春慧她们三个女人每人两口碗,一口碗盛着酒酿圆子,一口碗装主食。

  看是爱吃米饭还是爱吃包子饺子,金春慧和何善都是南方人,选了米饭,柳家凝是北方人,她更爱吃面食,不过每天都在家吃面食,今天就吃米饭了。

  金春慧做的面食都是带馅的,配肉的话,还是米饭更好。

  今天晚饭可以吃得慢点,煤炉子和灶膛都还在烧着,就为了大家能暖和地吃完一顿饭。

  边吃边聊半个小时,大人们还坐在位置上,小孩子们也是。

  金春慧刚说完自家不着调的公婆,正要说起孩子明年读幼儿园的事,准备向两个妈妈取经的时候,门外冒出严劭的声音:“慧慧,我回来了,我现在能进来吗?”

  厨房里暖和得很,炕桌离门比较近,坐着四个脱了棉袄在吃饭喝牛奶的小朋友,金春慧听到严劭声音,立刻站起来,大声回道:“现在不能进来,你先等等。”

  她让四个孩子先走到正烧火的灶膛旁,三个小朋友抱着自己的牛奶,小煜没抱,他只是跟在三个小朋友后面走到灶膛旁。

  金春慧穿上自己的棉袄,这才把门打开。

  门外是三个披着风雪的男人。

  让他们一起进门是不可能的,金春慧干脆把门开大,叫三个男人快点进来,等他们进来,她立刻将门关上。

  三个男人好似三个庞然大物,厨房瞬间变得拥挤。

  何善和柳家凝也站起来了,站起来帮自家男人掸雪。

  何善没说什么话,柳家凝站在丈夫身边,说他就是大雪人,站他旁边要冻死了。

  金春慧看丈夫脸都冻紫了,伸手摸了摸他的脸,问他:“要喝热水还是喝酒酿圆子暖身体?”

  严劭不犹豫:“酒酿圆子。”

  金春慧去给他盛酒酿圆子。

  酒酿圆子正在煤炉子上热着,她先给自己丈夫盛好,再分别用何善和柳家凝用过的碗盛了酒酿圆子给她们的丈夫喝。

  三个男人怕是冻狠了,进来没有立刻脱掉军大衣,喝完酒酿圆子也没脱,金春慧从蒸笼里拿来牛肉包子给他们吃,吃过包子,他们才慢慢缓过劲来。

  包子吃完,几个男人脱下军大衣,取下帽子等物件,开始吃晚饭。

  他们脱下军大衣摘下帽子后,厨房就宽敞起来了。

  原来是军大衣把他们显成三座小山了。

  “慧慧,我还要酒酿圆子,刚没尝出味。”严劭塞了半碗米饭,突然开口要酒酿圆子。

  金春慧帮他盛了一碗,这是第一锅最后一碗:“酒酿圆子没了,我再煮一锅,以为你们不来了,只煮了我们三个能喝完的量。”

  她昨天用糯米粉搓了不少圆子,每次圆子放满了一个菜板,她就拿到门外冻着,圆子很快能冻硬,冻硬不用怕全部黏在一起了。

  酒酿圆子煮起来方便,往砂锅里加热水,等热水冒泡,加米酒、白糖、圆子,只要把圆子煮熟就行。

  酒酿圆子在煮了,金春慧坐回来吃饭。

  三个男人过来,柳家凝主动坐在小孩桌,金春慧和何善坐在一边,男人们各坐一边。

  金春慧问起严劭,今晚还要不要出去。

  严劭说晚上不用了。

  她对此的想法是:“那你也不能吃太多吃撑了,吃撑了晚上睡不睡觉。”

  严劭没回话,柳家凝站起来,把自己碗交给丈夫,让丈夫给她夹块猪蹄。

  猪蹄是金春慧昨天就炖过的,今天又重新炖了一遍,软烂得很。

  小孩桌的猪蹄,金春慧专门去了骨头,很受孩子们欢迎,很快吃没了,柳家凝想再要一块猪蹄,丈夫帮她夹好后,她开口:“你也别吃太撑了。”

  这三个男人吃饭给她的感觉是,春慧精心做好的饭菜,被倒进三个桶里。

  严劭不回自己媳妇的话,唐利民倒是回了:“不会吃撑的,我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