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节(2 / 2)


  宫建民担心侯大利把话说得太满,主动道:“案侦工作正在开展中。”

  杨主任道:“想办法增加点力量,破了案,才能最终解决这次群访。侯警官有没有信心?”

  “我们正在全力以赴进一步侦办中。”这是警情通报中常用的结束语,侯大利不想在此谈案件细节,用了一句官话。

  杨主任道:“拿下的可能性有多大?”

  侯大利言简意赅地道:“命案必破是我们的原则,也是我们的郑重承诺。”

  散会后,宫建民和侯大利一起走出办公楼。宫建民道:“许家是地头蛇,人多势众,破掉许海案,我们占据主动;破不了案,我们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侯大利在直接领导面前就没有说官话,道:“这个案子的复杂程度比不上二道拐黑骨案,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线索还是比较多,我有信心破案。”

  宫建民在上车前向侯大利伸出手。侯大利没有想到宫建民要跟自己握手,愣了愣,这才伸手过去。宫建民用力握了握侯大利的手,道:“多事之秋,大家共同努力,破了许海案,我请参战同志们吃饭,私人请客。”

  会议在晚上十点结束,侯大利不想太早回江州大酒店,更不想回高森别墅,开车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隔着车窗,窗外的热闹只有颜色,没有声音。没有声音,颜色就失去了灵魂。他最后将车停在学院街,在车上抽了一支烟后下车,独自行走在夜色中。

  春节后的江州气温在零摄氏度左右,街上行人比其他季节少了七成,但仍然有不少夜猫子在街边喝酒。

  侯大利走到向阳小区,在向阳小区门口站了一会儿,再进入小区中庭,来到许崇德麻将馆所在的单元楼。左侧四楼是麻将馆,以前麻将声声,灯光明亮。如今许海遇害,房间没有灯光,黑黢黢的,透着死气。

  “不管是四个受害人中的哪一个家庭,还是许大光的竞争对手,要想混进许海家投放安眠药和蓖麻毒素都很难,他是怎么做到的?”侯大利仰头,望向黑色窗户。这是一个开放小区,进入小区和许海家相对容易,但要神不知鬼不觉地下毒则非常难,碎尸更是难上加难。

  第七章 利用dna检验锁定嫌疑人

  3月31日,碎尸案案发后第三天,上午。

  侯大利召集三个探组开会,分析各自收集到的线索,然后布置当天工作。

  布置完具体工作任务后,侯大利道:“杀人案最好的侦破时间是案发后的七十二小时,时间拖得越久,线索越难收集,证据也必然散失。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大家耐心点、细心点,哪个探组有所突破,我请喝大酒。”

  碎尸案线索很多,却迟迟没有关键突破性的线索,侦查员们都心急,接受了任务后,各自奔赴自己的战场。

  探长江克扬到307室组织全组开会后,准备和侯大利一起前往受害者汪欣桐的家。

  侯大利正要出发,被常务副支队长陈阳叫到办公室。

  “昨天你们到了杜耀家?惹麻烦了,刚刚许家有上百人在市委门口打横幅,要求严惩杀人凶手,市委值班室打电话过来询问具体情况。说实话,和你们有没有关系?”陈阳昨天为了纵火案熬到凌晨三点,眼圈发黑,刚上班就接到许家人上访的通知,又听说刑警支队有人去了杜耀家,骂了几句脏话,赶紧把重案一组组长侯大利叫了过来。

  侯大利道:“我昨天和老克走访了受害者卓佳的家和受害者杨杜丹丹的家,杜耀就是杨杜丹丹的妈妈。许家人是我和老克离开杜家以后才到杜家闹事的,许家上访和我们调查走访没有任何关系。”

  “和你们无关就好,我最担心事情和你们有关。”

  “昨晚信访办杨主任还召集开了会,提前做了预案。我的职责就是破案,不管其他事。”

  “杜耀的嫌疑大不大?”

  “杜耀和杨智有嫌疑,其他三家也有嫌疑。”

  “你这等于没说。许家就是滚刀肉,不是一个滚刀肉,而是一群滚刀肉。关局要求黄金七十二小时破案,尽快化解社会矛盾。今天晚上七点半召开案情分析会,我希望能听到好消息。”

  谈话结束,侯大利与江克扬前往汪欣桐家。

  学院家属区是老旧小区,里面住的全是学院教师。小区的设施设备稍显陈旧,却有新小区没有的书卷气。小区内有报刊亭,两个戴眼镜的老头一丝不苟地在读报纸。角落里有一张乒乓台,一群人围在台前,观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写毛笔字。

  侯大利和江克扬没有打扰自娱自乐的退休教师们,径直上楼,敲响汪家崭新的防盗门。除了汪家安装了防盗门,其他老师家大都还是木门,顶多在木门外面加装一道铁栅栏门。

  一名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打开房门。中年男子看罢来者警官证,道:“我是汪建国,请到我的卧室谈吧。”

  来到卧室,江克扬开门见山地道:“谈话过程要录音。”

  汪建国道:“这是规定程序?”

  江克扬解释道:“为了更好地破案。”

  汪建国神情甚为平和,道:“破什么案?许海真被杀了,论坛里讲的事情是真的?”

  江克扬点了点头,道:“许海在3月29日凌晨遇害。”

  汪建国语带嘲讽:“死了一个人渣,我们几个受害者家属就成为怀疑对象。我说句闲话,你们打击许海这个流氓不积极,抓人倒是挺积极。”

  江克扬道:“我们是依法办事,希望你能理解。家里常住的有几人?”

  汪建国道:“我和妻子张勤在广东做生意,女儿是城市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带大。家里出了这种事,我们没有心情在外面做生意,暂时回到江州。家里有我们夫妻、女儿和她爷爷,还有女儿表姐张小舒。”

  侯大利道:“张小舒一直留在这边?”

  汪建国眼光转向眼前这个很特别的年轻人,道:“你认识小舒?”

  侯大利道:“张小舒是张小天的堂妹,我认识。”

  汪建国舒了口气,道:“那你真是认识。张小舒的妈妈是我姨姐。我女儿和小舒从小在一起,她过来陪女儿,给她弹琴,陪她说话。”

  当侦查员提及3月28日晚以及3月29日凌晨的行踪时,汪建国声音非常平静,道:“平常晚上都在陪女儿,那天晚上我们临时有事,张小舒的姐姐张小天从省城找来山南政法心理学费教授,临时借用了学院的心理实验室,由费教授调理欣桐情绪。我、张勤、小舒在外屋等候,费教授接近十二点才结束治疗。实验室陈老师一直等我们离开才锁门。”

  汪建国说得很具体,查起来很容易,肯定是实话。侯大利道:“我是山南政法毕业的,到江州的是哪一位心理学教授,我应该认识。”

  汪建国道:“是费老的女儿费韵。费教授年龄虽然不大,学识一流,我女儿近期恢复得还不错,以后准备每周到山南政法去接受治疗。”

  半小时后,询问结束,侯大利和江克扬走回客厅。客厅沙发上坐着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正是张小舒。她惊讶地道:“侯警官,你怎么在这里?”

  侯大利道:“有些公事。麻烦你到卧室几分钟,有事想要问你。”

  客厅门响起钥匙开门声,汪远铭提着菜篮子走进屋,见到屋里有两个陌生人,便用目光示意儿子。汪建国朝里屋看了一眼,低声对父亲说了几句。汪远铭“哦”了一声,提起菜篮子就要进厨房。张小舒赶紧接过菜篮子:“爷爷,我来提。我给你泡了普洱熟茶。我算着你回来的时间,才泡的。”

  孙女出事,妻子去世,汪远铭失去了往日笑容,只有面对乖巧的张小舒才有些许微笑,道:“谢谢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