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2 / 2)


  “好好好,明天咱不出去挣钱了。以后就在家里好好休息。 ”在一边的彭母心疼的不行,马上接过话茬,说道

  四十过一点的年龄,可夫妻俩长期的劳累,风吹日晒,看起来有五十五岁。

  甚至更老。

  媛媛抬起手,轻轻的摸着老妈鬓角的白发,心疼的说道,“妈,我给你和我爹买了好东西。”

  说着自己一把把背篓从身后的凉床边拖过来。

  伸手在里面放置了这个时代的香皂四块,还有马头洗衣皂四块,四支青春洗发膏。

  “买了啥,身上还有钱没有,晚上吃饭以后,妈给你再拿点钱。”彭母被闺女抚摸鬓角的举动给感动到眼睛酸酸的,想流泪。

  还是闺女贴心,瞧瞧闺女的心多细,都注意到她已经有了白发。

  外面的四个白眼狼,哪里会看到这些,眼里只有他们的媳妇儿,再也没有她这个当娘的。

  小时候卖乖讨好说的那些要养她,孝顺的她花,全是放屁。

  没一个能想起的。

  呸,白眼狼,兔崽子。

  “妈,我有钱呢。这些年读书你和我爹一直给零花钱,还有生活费,我在学校都没有乱花。攒了不少钱。

  今天还帮我同学办事,挣了些。我买了五花肉,猪板油……”

  在父母的环绕下,一样样的掏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

  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俗称“满天飞”。后来每个省有了自己的省粮票,俗称“吃遍省”,某些市还有自己的市粮票,俗称“本地吃”。

  之后,食用油票、布票也相继面世。

  1958年春节开始,对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白糖、粉丝、糕点等8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

  第6章 五十年代极品(06)

  彭广福被媳妇儿指使搬来了一个两层的三角架,上面放着晒东西是竹制筛子,空的。

  上面放着脸盆礼包,三个大礼包,下面放着五花肉还有猪板油。

  每一个脸盆里面放着毛巾,牙刷,香皂,洗发膏,牙膏。

  还有单独放置一边的洗衣肥皂,糕点。

  两口子有些诧异,指着圆竹筛上的物品,结结巴巴的问,“媛媛,是你买的?”

  “嗯,我买的呀。以前攒的钱加上今天帮忙挣的钱。爹,妈,你们一人一个新脸盆,以前的旧的用来洗脚或者干别的都行。

  我还给你们人置办了三条新毛巾,一支牙刷一支牙膏 ,还有洗手的香皂,洗发膏。

  糕点也是给你们买的 ,白天做事回来,饭还没有熟,就先吃两口垫吧垫吧。

  洗衣皂也是,我和妈都要用,就多买了几块。”

  绝口不提给家里几位嫂子洗衣皂,爹妈的衣服都是妈自己洗的,不好让儿媳给老公公洗衣服。

  他们三口的衣服都是彭母自己洗。

  “你傻啊,好不容易攒点钱,买什么买。傻丫头,真是。”彭母内心无比的感动,闺女贴心。肯定是看见了自己和老头子用的脸盆,毛巾早就该换了。

  他们还没有习惯刷牙,牙膏牙刷是没有的。

  不过闺女买了,他们也会学着用。

  眼泪哗哗的流下来,彭母抱住闺女呜呜的哭了一小会儿。

  抱住老妈,媛媛轻轻的拍拍老妈的后背,安抚着,“妈,这肉今晚要吃,不能过夜,还是让嫂子她们拿出去做了吧?”

  “嗯,要做,就是腌制也不能放过夜。我拿出去,交代你二嫂怎么做。”

  家里的粮食,还有油盐,都是彭母掌控的。

  遇上吃肉这种事,怎么做来吃也基本是彭母定调。是做红烧还是和辣椒一起炒等等,都是她定调。

  味道怎么样,就看做菜的人的厨艺。

  家里四个儿媳做菜的手艺都不错。做饭养猪,打扫家里卫生,侍候菜园子,都是分了工的。

  分工以后,轮换着来,谁也不比谁少干。

  拎着五花肉,还有猪板油,彭母骄傲的走了出去。

  还四下张望了一下屋外各屋檐下的几个儿子和玩闹着的孙子孙女们,特意大声喊,“老二老三,你们在院子里把熏蚊堆点燃,驱驱蚊。”

  “好。”

  到了夏天的夜晚,家家户户都会在屋前屋后的烧熏蚊堆。

  蚊香没有不舍的买,花钱熏蚊,那是有钱烧的慌。

  后院早就在离屋后三米的地方烧了熏蚊堆。

  院子里的,已经堆好。但没有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