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庶媳第87节(2 / 2)


  她主动道:“那您的意思是,咱们也要取得世子和世子夫人的欢喜吗?可媳妇儿一直都在这么做。”

  “是,你做的挺好

  的,只是还远远不够。”饶是苏姨娘这样老成的人,见到丈夫已经徒生疲意,开始打退堂鼓了,她的未来就没着落了,她也想跟孙姨娘一样,日后能和儿子们住在一起,不必再在侯夫人身边跟个老丫头似的。

  陈氏咬了咬牙,“姨娘若放心,分些人手给媳妇,媳妇自当为你解决。”

  **

  下个月就要下场了,夏淇从书院回来,在家读书。

  芸娘差人送了一碗补汤给他,留了一碗给穆莳喝,只是今日穆莳回来的有些晚。

  他一回来眼睛猩红,芸娘就知道他大概彻夜忙着公务,连忙道:“先喝点热汤再休息会儿,你说你啊你,总是这么拼命。”

  穆莳于她就像一座大山一样,为她和儿子遮挡了不少风雪。

  热汤下肚,四肢百骸都仿佛熨烫过一般,穆莳见她为自己忙活着,一段雪颈微微露出,似天鹅一般,惹人无限遐想。

  “芸娘过来这里坐下。”

  芸娘不知他所想,只扶着腰忙活手中的事儿,“你等我一会儿,我就来。”

  偏穆莳已然是自从芸娘有孕在身,都没有再同人欢好,今日去姨娘那边请安后,归来途中,却见两只野鸳鸯迫不及待在那假山后头行事,他着实觉得自个儿忍的痛苦,下身犹如小蚂蚁爬来爬去。

  那女子娇吟又同芸娘声音很像,让人想入非非。

  “不成,你现在就来。”他声音暗哑的连自己都没听见。

  芸娘让下人撤了桌,以为他是想和自己说悄悄话,遂柔声道:“我这不是来了么?”

  穆莳有点哆嗦的一下就抱住她,芸娘方才察觉不对,“你怎么了?”

  她一靠近他,才知道他身体的反应,不禁吓了一跳。

  第133章 一更

  “水,芸娘,你要下人送冷水进来。”他自制能力算是很强的了,平日府中治家极严,但丫头小厮胡闹的也不是没有,甚至穆莳小时候身边伺候的一个丫头就和小厮常常私下约会。

  他并没有当回事,但那女人的声音,尤其是那种动情的声音同芸娘的声音十分相似,让他忍不住了。

  好在他知晓分寸,此时定不能折腾妻子,便自顾自解决。

  冷水淌身发泄出来之后,他轻松了许多,帘外妻子端了姜汤给他,他向来龙精虎猛,睡了一觉散发了也就好了。

  甚至穆莳都没当一回事,认为只是个小插曲。

  但三房要了不少冷水过去,侯夫人当然是头一个知晓的,即便是对三房有些好感的她也觉得不像话,暗自同侯爷道:“我知晓他们夫妻感情好,但我又不是让穆莳宠妾灭妻,只是想让他一个男子不旷着。偏我的暗示,夏氏就是装听不见。”

  “岂有此理,哪家妇人有这般辖制夫君的?”侯爷颇不以为然。

  嫉妒可是犯了七出之条。

  但儿子大了,且穆莳又是个有主见的,她们夫妻也不能强压着如何,毕竟夏氏还怀有身孕,若是夏氏有个好歹,肚子里的孩子出了什么事情,这也并非侯爷夫妻愿意见到的。

  侯爷便对侯夫人道:“你选几位美婢,到时候等老三媳妇生了再送过去。”

  有侯爷发话,侯夫人心下稍定,“是,妾身知道了。”

  中秋已至,郡主因为临产不便前来,白氏怀相不大好,也在房中养胎,芸娘还没有到预产之日,便随穆莳一起同府中诸人庆贺中秋。

  芸娘面色红润,并无不妥,穆莳陪伴妻子,如松如玉,郎艳独绝,二人并排而立,十分养眼。

  林氏让乳母们照顾好孩子们,自个儿则在太太处自奉承,元凤也跟着她娘在忙碌。

  今日侯府请了说书的女先生过来说书,诸人听的正起劲,胡氏嘴巴手里完全没有停歇过,偌大的柚子和点心,她一个人吃了泰办,将军府的庞氏和陈氏在一起

  说话,但很奇怪,庞氏怎么对陈氏好像带着一股恭敬呢。

  按捺下疑惑,她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不管如何,再过几个月等孩子生出来了,她的身体就没这么笨拙了,穆莳也不必忍的这样辛苦了。

  她是孕妇,侯夫人怕夜深露重,让她先行回去,芸娘自当遵命。

  苏姨娘眼睛闪了闪,又开始在侯夫人处奉承,陈氏则眼皮都没有眨一下,她要活着,就必须证明自己有价值。

  如那胡氏,成日胡吃海塞,根本不知晓自己吃了多少相克的食物,是会慢慢损耗她的身体的。她不过一个小小的翰林之女,苏姨娘在府中盘桓多年,人手足够,又有侯爷信赖,娘家人也颇得侯爷信重,甚至连她二位女人也听她的话。

  她不能让自己有用,很有可能就悄无声息的消失在这个侯府。

  同苏姨娘不同,她有足够的耐心,她生下来的时候听说霞光遍布,母亲说她是大贵之相,故而陈家虽然穷,却为她延请先生,读书识字,为了让皮肤白皙,甚至一年都不出屋子。她有位姑母,年少时守寡进宫做了女官,时常回来教她些宫中规矩,甚至暗示她日后进宫做女官,她对九皇子生母德妃有些小小的恩情,也许九皇子荣登大宝那一日,她能得到九皇子青眼,未来贵不可言。

  但九皇子事败,晋王登基,她又有了些许看法,这些皇亲贵胄,平日看雪煊赫,可大起大落,还不如寻那等坚固的高官显位。

  有一日她随妹妹还有母亲去走亲戚,忽然见街中人清道,正是穆家女眷们去观里打醮,高大的骏马昂首阔步的拉着华盖朱红色的马车,连马鞍上的马鞍都镶着宝石。

  那驰骋在街道的骏马和建国候府的排场,让她暗中打定主意要嫁到这家来。

  水磨功夫花了三年才奏效,她嫁到了建国候府。

  一则喜,一则忧,婆母选她很大程度是想倚靠她的聪明才智,对三爷取而代之。

  穆莳夫妻感情很好,这是全府众所周知的,但凡三奶奶有哪儿不舒服的,三爷比谁都紧张,从没

  见过哪家媳妇可以不侍奉公婆,自己去养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