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去古代做美妆第5节(2 / 2)


  那就是她奶,聂老婆子。

  他们家爹娘赚钱不少,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那百分之八十是聂老婆子的“功劳”!

  其实以当下社会的标准来说,聂父绝对是个好男人好父亲,从来不和妻子吵嘴红脸,有空就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对孩子也宽容慈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求必应。

  可聂青禾觉得还不够,他过于孝顺,也不能说愚孝,反而更像被作怕了,被亲娘拿捏得死死的,跟如来佛祖掌心的孙悟空一样翻不得身。

  哪怕隔着两百多里路,聂老婆子打个喷嚏,聂父都得感冒。

  聂青禾脑子里的小算盘立刻辟里啪啦响起来,盘算着怎么给爹反洗脑,把她从聂老婆子的五指山里给拽出来。

  一家人落座吃饭,说几句家常话。

  聂父是个憨厚木讷的性子,在外面不怎么爱说话,都是闷头干活,也就在自家的饭桌上能敞开白活几句。

  聂母和他聊几句家里或者邻居们的家常事,也问问他作坊里的事儿。

  聂青禾看气氛正好,就提议,“爹,你不喝两盅?”

  男人们干活累,就喜欢喝两盅小酒解解乏,聂父也不例外。自然不舍得买好酒,而是乡下地主用苞谷和高粱自酿的,便宜,劲儿大。

  他憨厚地笑笑,“闺女病好了,那爹就喝点高兴高兴。”

  三盅酒过后,聂青禾看聂父恣儿歪歪的,便道:“爹,娘,今天绣衣楼的那个谢先生,夸小力是读书的好苗子,咱们要不送他去先生家开蒙?”

  聂父打了个酒嗝,神情有点呆,“啊,读书?你奶说咱家就你四叔会读书,他将来光宗耀祖,带我们全族过上好日子。”

  他又伸手去摸小酒壶。

  聂青禾瞥了他一眼,把酒壶拿过来让他摸了个空。

  第6章 围攻--男人需要调教

  聂父看着闺女板起来的小脸,居然有点严厉,他不由得心虚了一下,呵呵笑着,“今晚上疙瘩汤真香,你厨艺见长。”他朝聂母笑。

  聂母不冷不热地顶了他一下,“这是你大闺女做的。”

  聂父端起大碗来,这时候已经凉热适中,他吸溜了一大口,“嗯,真香!青禾这手艺比你娘做得好吃。”

  聂母:“你也不尝尝里面是加了油的。现在咱们不种地,吃一根菜,烧一根柴都是要钱的,这油更得花钱买。看看街坊邻居们,老家又是给送米又是送鸡鸭送油呢。”

  聂父就憨憨地笑,“咱家不是情况特殊嘛。就大哥在家种地,爹娘年纪大了,小弟还读书……”他示意聂母给点面子,大侄女还在呢,说多了怪难听的。

  聂母便不说了。

  堂姐觉察气氛不对,就眼观鼻鼻观心,默默吃自己的饭。

  聂小力全然沉浸在聂青禾做的疙瘩汤里,疙瘩滑溜溜的一咬却有嚼劲,汤则浓郁喷香,让他喝得满头是汗却又欲罢不能。

  聂红花则一边吃一边瞅瞅这个瞅瞅那个,寻找插话的时机。

  聂父感觉妻子今天有点脾气,大闺女也不一样了。以前她清远哥哥不离口,今晚上一直没听她提呢?之前妻子一直和他说闺女生病是因为宋清远,他还不信,难道宋清远真欺负闺女了?那可不行!

  聂小力喝完喷香的疙瘩汤,咂摸咂摸小嘴巴,掏出手帕擦了擦,中气十足地道:“爹,我就要读书!先生说的诗,我听两遍就记住了,我就是个背书的好苗子,保管能考个秀才回来!”

  聂父自觉怼不了婆娘和大闺女,难道还不敢怼这小子?他立刻拿出爹的架子,斥道:“你个小豆丁念什么书?咱家你四叔读书就够了。”

  他还没享受到大家长的威严呢就被聂青禾怼了,“爹,你这话好没意思,怎么你小弟读书就行,我小弟读书就不行?我觉得小力聪明,应该去读书。”

  聂父气势立刻弱下去,“你奶说了,咱们家就你四叔聪明是读书的料,其他人都不够灵光。”

  聂青禾有些无语地看着自家爹,这是被聂老婆子pua得彻底啊。

  要说聂老婆子的“丰功伟绩”,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聂老婆子一共生了四儿三女,夭折了一个女儿,现存四子二女。

  四儿子最小却最受宠,因为聂老婆子生他的时候做了个梦,梦见蟒袍玉带的男人送了个孩子给她,说让她好好养,将来大富大贵呢。聂老婆子便得了仙旨一样把老四从小当个宝贝疙瘩养着。

  四儿子五岁的时候,她抱着回娘家,村里一个老童生非拉着他说这孩子面相贵不可言,是文曲星下凡读书的好料子。

  聂老婆子觉得老童生慧眼识人,和自己的梦不谋而合,便多多的给钱请他给儿子启蒙。

  其实老四读书并没有多好,启蒙的几篇文章、几十个字,翻来覆去地记不住。可聂老婆子认定自己小儿子是个文曲星下凡,一定会给她带来荣耀,让她变成老夫人。为了堵住其他儿子的嘴,让他们没有怨言供应弟弟,她还特意带着小儿子去算命,回来说小儿子将来必定大富大贵,光宗耀祖。

  这一读就将近二十年!

  当初为了供应老四读书,家里一百多亩田地卖掉大半。

  为了不败光家业老两口想了个很聪明的办法——分家。田地全交给大房种,大儿子负责在家照顾爹娘和读书的弟弟,二儿子和三儿子负责出去赚钱给爹娘和弟弟花。

  那时聂二壮才17岁,分了一床薄被五个粗面大饼,还有他自己的两身补丁衣裳加几双草鞋,等于净身出户。他毫无怨言,背着铺盖卷就去县城打工。得亏他脑子还算灵光,在老四读书的时候跟着学了一些常用字。进城他不犯怵,敢张嘴和人家说话打听消息。起初他去运河边做纤夫,后来去码头当扛包工,再后来去帮人赶大车。因为他憨厚老实,又能干肯吃苦,一年后被河间府刘工匠看上收作徒弟,一教就是五年,最后还把女儿许配给他。

  聂老婆子对聂二壮的小家庭没有半点贡献,既没出聘礼,也没张罗婚礼,刘氏生孩子她也没给伺候月子带孩子。可她却在聂二壮出师自立匠户赚钱以后,狮子大开口要求把钱都交给她分配,她则连小家庭糊口的钱都不给。

  她整天拿儿子给刘家当了五年学徒不给工钱说事,觉得怎么也得把这个钱还回来。

  可这时候学徒不给工钱,那是业内规矩,师父管吃管住,手把手地教,就和亲儿子一样。别人家学徒,还得拿着钱去求师父,天天给师父洗脚捶背的,一样是没工钱的。聂二壮在师父家过的那五年,可比从小在亲爹娘手里过得舒坦,不但不打骂,师父师娘还嘘寒问暖,给做衣裳,后来还把闺女许配给他。

  最后还是刘氏回去找了自己老爹,老爹又请了聂家屯的三老们一起说合,才让聂老婆子松了口,让小家庭先保证口粮,多余的钱再分给她。

  起初那些年月,聂二壮为了给四弟凑读书钱,真是没日没夜地干活儿赚点银钱,勒紧裤腰带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而刘氏那时候年轻脸皮薄,坐月子也一直绣花,结果把眼睛熬坏了。

  可聂老婆子还是整天怀疑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小两口背着她藏钱,在城里吃香的喝辣的。

  为了监视老二一家子,在青禾五六岁的时候,聂老婆子就把大孙女聂云朵送到老二家,美其名曰跟青禾做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