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书文之女配人生第71节(2 / 2)


  张嫣和崔玉衡都不大在意这些小事,尤其是二奶奶这样的人压根都翻不起什么风浪,她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扳倒康亲王,康亲王身份受到质疑之后,崔玉衡趁热打铁,又搬出一同和张侧妃进门来的一位侍妾。

  那位已经哑巴了,眼睛也瞎了,但是把曾经见过她的人一请来,就知道,她原来是二十年多前,春风楼的头牌,当年她被留下一命的原因就是她对还是烧火丫头的张侧妃不错,康亲王为了张侧妃饶了她一命。

  她也很聪明,从不透露自己能够听到,整日瘫在床上,就是为了这一刻。

  当她写出所有真相的时候,宗室早就闹翻了,康亲王之所以有今天,就是有先皇的遗命,还有沈贵妃留下的残余势力,现在谁都知道他只是春风楼的龟公的时候,他就岌岌可危了,况且崔家部曲不占少数,以前因为康亲王做事太绝,死伤不少,正好找他报仇。

  镇南王世子魏劭知道机会来了,趁机煽动各地反康王亲君侧……

  这天下很大的雨,以前门庭若市,戒备森严的康亲王府,全部由重兵把守。

  张侧妃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一直坐在屋子里,俏盼也跟着愁,她们都如惊弓之鸟,生怕很怕就落到什么下场。

  一不小心,俏盼还把手底的杯子摔了个正着。

  “你先下去吧,让我休息会儿,也不知道这会儿休息够了,下次还能不能休息。”

  俏盼不敢随意出去,收拾好了之后,便去了隔间候着。

  窗户外一侧门打开了,张侧妃从床上坐起来,一看果然是他。

  是康亲王,不,是狗儿。

  那时候龟公都是取怎么下贱怎么取的名字,那时候他长的好看,又会说话,是头牌姑娘们最喜欢找的人,但也因为这样,有客人嫉妒,老鸨子就会把他关起来饿。

  张侧妃是烧火丫头,她心善,有多的会送给他吃。

  她想,也许也是因为这样,他发达了,所以头一个想着她。

  “王爷……”

  康亲王脸色苍白,但还是很担心她,“我准备逃了,书房还有一条密道,我引人走了,日后你可以趁乱往书房走,密道就在大花瓶后面。”

  “我不必了,你快点走吧,管我干嘛。”

  “对不起了,我还是没有让你过上好日子。”康亲王很是难过。

  张侧妃却笑道:“说什么胡话呢,做了这么些年人上人早就够了,我这个年纪,已经够享福了。狗儿,你快逃吧,你想我侄女儿可是崔家的人,我肯定无事的。”

  她看着他道:“我偷偷藏了一坛金子,原本是准备给我自个儿的退路的,你逃出去往西边的一家庙里,那里的一棵大槐树下挖的有三尺深,帮你最后一次了,狗儿,快点走吧,过会儿俏盼会进来替我点安眠香,打草惊蛇了不好。”

  他那踌躇无措的样子还是像以前那样,纵然在外凶神恶煞,诡计多端,可他一直对她真心。

  她又催了一遍,“快点走吧。”

  第103章 康亲王当然没有逃脱,崔玉……

  康亲王当然没有逃脱, 崔玉衡布下了天罗地网,岂能让这位一直想置他于死地的人还完好无缺的回去,只是出动了不少人, 包括崔家众多部曲。

  这原本对于孝武帝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是他却越来越不安,这种不安让他开始出昏招了。

  而崔家等的就是这一刻。

  连曾经中庸的崔首辅都认为机会来了, 此时不动手, 这天下恐怕也是大乱,与其如此,不如自己上去。

  他到底做过多年首辅,大雍朝立朝日子并不久远,孝武帝并无什么出色的才能, 若是太平, 做守成君主即可,但是康亲王因为个人之祸, 这个国家摇摇欲坠, 他根本无法胜任,若是他虚怀若谷,倒也不错, 可现在居然频频出昏招, 这不是送机会给崔家吗?

  孝武帝出的第一招,便是提拔许次辅为首辅, 逼着崔首辅交权,还美其名曰,“朕是想提拔玉衡,他年轻,这个位置正好是他的。”

  对于皇上来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士族之祸,他是非要拿崔家开刀不可,否则,崔家振臂一呼,四方响应,这些人结党营私那就不好了。

  可他从来没想到,许多事情不是你有皇帝的身份就一定能够办的成的,康亲王那样的人都能辖制皇上,更何况是崔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崔家如此尽心尽力勤王,也许他好好对待崔家,崔家得势还能饶他一命,但他如此迫不及待的拿崔家开刀,那就不要怪崔家不客气了。

  他发难这一桩事,崔家很快就反制了,比如辽东大战,崔家请求皇上亲征。

  要说原康亲王为何能够得到先皇看重,还是缘于人家能征战,所以朝野心服口服,后来便宜那个冒牌货这是后话不提。

  但是本朝虽然以文治国,但是康王一死,边境蠢蠢欲动,若是皇上真的亲征,崔家也心服口服,但孝武帝此人性情软弱,从未出过京城,自然不敢。

  崔首辅此时还未退下,便道:“昔日孝忠皇帝率兵亲征,才有大雍朝之安定五十年,皇上,若是您也能御驾亲征,效仿先帝,大雍肯定能坚如磐石。”

  他虽然孙子都有了,但实际上崔首辅比朝中重臣看起来,更像是年轻人。

  现在康亲王没了,冒牌货被列了好几十条罪状,那么新皇要让别人服气,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孝武皇帝当然也不傻,他公然指派道:“朕看小崔大人倒是文武双全,前几年替朕办事也办的,不错,不如让他替朕出征如何。”

  这是他的第二个昏招,他认为边境叛乱,不如让崔家上,这样损耗的也是崔家的兵马,因为崔家不会放任崔玉衡受死。

  如果崔玉衡不同意,那么崔家在士林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

  当然,他的这种想法十分天真,崔首辅代替崔玉衡答应下来,因为他知道他的儿子,比龙椅上坐的这位更有雄才大略。

  大齐一代也是因为有一代雄主李湛,才能延绵数百年,尚且挡不住旁人取而代之,更何况是龙椅上的这位,比李齐共主差了不知道多远。

  这位先是得罪了颜宁大长公主,首鼠两端,又对鼎力支持他的崔家贸然玩什么平衡政策,不停的打压,现在居然凭着一句话就想让崔家宗子送死。

  想法都是愚蠢的,处处是昏招。

  康王一死,居然因为贤贵妃生子,就免三年赋税,他可知今年户部已经穷的根本收不上钱来了,北边闹灾荒,灾民们等着赋税吃饭呢!他只会认为是官员不利,却没有想到是自己的问题,这样官员们越发不满。

  以前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康王,阴险毒辣,但是康王狠心,能镇压住人,这些户部官员们全部当耳聋眼瞎看不到,可现在一本本奏折往户部要钱,皇上又弹压不住,大家意见都很大。

  朝堂上怨怼多,大家都十分不满,但有崔首辅一直维持着,孝武帝天真的认为一切都解决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