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9章冒险之旅(2 / 2)


  较快的速度是为了不被敌人的战列巡洋舰追上,而较大的续航力,则是为了增强在大洋上的持续活动能力。别忘了,帝国没有太多的海外殖民地,海外军事基地就更少了,因此在大洋上活动的破交舰很难获得补给。

  在执行破交任务的时候,“柏林”号还有一种能力,即用燃煤取代燃油。

  采用煤油混烧锅炉,主要就是为海外补给着想。不管怎么说,在海外战场上,获取煤炭比获取重油容易得多。别的不说,当时航行在各大洋上的商船中,有百分之九十依然使用的是燃煤锅炉。

  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柏林”号可以通过劫掠商船获取燃煤。

  在这艘吨位仅次于主力舰的战舰上,总共有六百多名官兵,其中三十七名军官。提尔皮茨答应了冯承乾的要求,即由冯承乾在帝国海军中为“柏林”号挑选官兵,组建一支帝国海军最优秀的官兵团队。

  当然,冯承乾只挑选了不到一百名官兵,而且主要是参谋军官。

  在这批官兵中,有几名冯承乾的同胞。他们都是在基尔运河扩建的时候,以劳工的身份来到德意志第二帝国,随后获得了帝国的准国民待遇,并且在战争爆发后,应帝国号召加入了帝国海军。

  只是,他们大多是普通水兵。

  这些华裔劳工要想成为帝国海军军官,在和平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帝国海军军官都来自帝国海军学院,而该学院只招收优秀的帝国国民,并没向那些只有准国民待遇的劳工敞开大门。

  当然,在战争时期,由士兵晋升为军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已经有数十名华裔在帝国陆军中获得提拔,成为了军官。

  对这些华裔水兵,冯承乾自然是格外留意。

  当时,他就让一个名叫张东强的华裔水兵当了他的随从,专门负责他的日常起居,也就是军官的副官。

  战舰起航的时候,码头上有很多军人家属。

  与公海舰队出港不同,“柏林”号不会在几天之后返回,得在大洋上活动几个月,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

  看到码头上人山人海,冯承乾也很有感触。

  至少,那些官兵还有牵挂,而他呢?

  在这个世界上,冯承乾就没有什么牵挂。

  “舰长……”

  过了一阵,冯承乾才反应过来,是张东强在叫他。

  “马上起锚了。”

  “好吧,我们去舰桥。”

  起锚的事,根本不用冯承乾操心,大副施特朗与二副沃尔夫都在,而且两人都是有十多年军龄的军官。

  十点不到,“柏林”号在汽艇的拖动下,离开了码头。

  转到出港航道上,大副拉响了汽笛。

  码头上,前来送行的军人家属不断的挥着手,似乎想留下即将远去的亲人。

  冯承乾没有看到这一幕,他也不想看到这一步,因为他知道,跟随他一同前往未知远洋的六百多名官兵,很有可能再也无法见到他们的亲人,而在漫长的海上航行与战斗中,他们唯一的寄托就是能够再次回到亲人身边。

  战争是无情的,但是身陷战争中的军人并非无情。

  骄阳当空,“柏林”号驶出了威廉港,进入通往北海的水道。沿途,都有汽艇与驳船领航,以避开敷设在附近的水雷。

  由此,“柏林”号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冒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