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95节(1 / 2)





  由这些记载勾画出来的春秋末年,野蛮,血腥,动荡。

  连活人殉葬这种荒唐事都随处可见。

  难怪孔子要破口大骂:“第一个想出拿俑这么像人的东西来陪葬的家伙,他是不是断子绝孙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要不是“始作俑者”起了坏头,后面也不会一发不可收拾,直接发展成用活人来殉葬!

  吴普说道:“秦汉时期纸张没有普及,绢帛保存不易,竹简又老是被烧,早些年的记载残缺不全,后人要讲述你们那个时期的故事就只能发挥想象了。时代隔得越远,越适合大胆创作,说实话,你们跳炉子都算是写实的了!”

  欧冶子:“…………”

  好像有被安慰到,又好像没有。

  吴普询问欧冶子是不是在烦恼什么。

  欧冶子叹气:“我可以找到的材料都试过了,铸不出新的剑。”

  他鬓边华发初生,一双手也长满老茧。

  五十几岁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来说,已经算是挺长寿,可他早年在越国铸剑就是在给越王干活,常与干将一起被夸“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后来更是和干将先后投奔了楚国,铸剑事业可谓是蒸蒸日上。

  可是他上山找矿石的时候赫然发现自己找不着适合的材料了。

  也许是开局起点太高,以至于后来打造出来那些剑他都不好意思说是自己铸的。

  惭愧啊!

  那么平平无奇的新剑,他怎么有脸拿去给人点评?

  李清照道:“这就像是写文章时‘江郎才尽’的感觉吧?”

  吴普也听明白了,这是个对自己作品要求很高的大师。

  他搞不出让自己满意的新剑。

  但是他又不想退休。

  打铁真是太快乐了!

  他真的还想再敲五百年!

  吴普说道:“你要是想找铸剑新材料,我倒是可以帮你去瞧瞧,只不过那边不一定能让你动手。”

  欧冶子闻言两眼一亮:“真的吗?”

  吴普点头:“我问问那边让不让人去参观。”

  现代人虽然用不上剑,但还是有人喜欢收藏好剑。

  吴普上回跑去借过剑的薛姨就是其中之一。

  薛姨不仅爱收藏现存的剑,还爱搞古剑复原和新剑创新,甚至还自己雇了位铸剑大师、搞了间铸剑坊。

  有钱人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可以这么为所欲为!

  吴普一个电话打了过去。

  薛姨那边接通后笑问:“难得你小子又想起了我,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我有个朋友擅长铸春秋剑,他一直住在偏僻山区,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不懂现在日新月异的铸剑手段。”吴普介绍完欧冶子,才问薛姨方不方便让他们过去铸剑坊看看。

  薛姨一听就来了兴致:“我这边正好缺春秋剑,要是有成品的话带给我瞧瞧。”

  欧冶子手里哪有成品,他过来时手里只拿着块他自己贼嫌弃的石头。

  吴普说:“暂时没有成品,而且大师脾气都怪,要是没有他感兴趣的条件和材料,他可能不会出手。”

  薛姨没少和铸剑师打交道,自然知道有本领的人都很有坚持,闻言笑道:“没事,我过去会会这位大师。”

  吴普与那边约好时间,正要挂断电话,就听薛姨叹了口气。

  “怎么了?”吴普关心道。

  “还不是棠棠那丫头,也不知做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留学,一年到头都不回来,连电话都打不过去。”薛姨说,“我真是提前体验孤寡老人的生活了。”

  薛姨丈夫早些年牺牲了,家里只一个独女。

  即便她自己事业有成、兴趣广泛,女儿不在身边还是会寂寞。

  一跑就三年,这小姑娘是挺没良心的。

  吴普手指轻轻动了动,笑着邀请道:“薛姨您要是觉得闷,可以来博物馆这边小住几天。”

  薛姨打趣道:“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可别嫌我烦。”

  吴普说:“怎么会烦,我这边雇的人越来越多,女员工也不少,还巴巴地等着你过来叫她们点防身术。”

  薛姨一听,更觉要找时间过去住几天了。

  两边商量妥了,吴普挂断电话对欧冶子说:“前辈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一会我就开车载你去铸剑坊那边瞧瞧。”

  苏轼踊跃举手:“我也要去。”

  李清照道:“据说久坐不大好,我也过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