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63节(2 / 2)

  吴普觉得杜甫怪不容易,麻溜给杜甫买好了。

  吃晚饭时,吴普帮杜甫注册账号,发现什么杜甫、杜子美、杜工部、少陵野老统统都被抢先注册了。

  最后只能在名字后面加了个数字,注册成了“杜甫764”,代表他是公元764年被召唤过来的。

  杜甫对账号名字不甚在意,拿到属于自己的手机后就开始请教吴普和苏轼怎么玩儿,笨拙地学习手机的基础操作。

  一顿晚饭吃完,杜甫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几个最热门的社交平台。

  吴普见杜甫学习能力这么强,融入起来也顺利,顿时放心了。

  想到约了第二天的体检,吴普特意叮嘱苏轼回房后不能再进食,不然会影响明天的抽血结果。

  苏轼说:“你中午就说过了。”

  吴普说:“这不是怕你忍不住?”

  苏轼不吱声,苏轼拿起面前的饮料一饮而尽。

  杜甫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最终什么都没说,只期望明天检查结果别那么糟糕,他的消渴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那样的话,他也能喝苏轼一起痛痛快快地吃吃喝喝了!

  吃过饭后,杜甫跟着吴普两人往回走,拿着新手机上的高楼大厦背景问吴普:“这是真的吗?现在的楼居然建的这么高了吗?”

  吴普说:“明天到了市区,你可以亲眼看看,那边楼可高了。不过不说市区,就算是咱清阳村的楼也不矮,很多人一口气建了三四层。”

  对于唐朝人来说,三四层已经算是高楼了。

  杜甫这个手机背景,就是吴普特意为他设的,开屏锁频都是连片的高楼大厦。

  甚至还会自动轮换,保证杜甫能看到不止“广厦千万间”。

  “现在人人都能住这样的房子吗?”杜甫忍不住问。

  “也不是,现在同样有人住平房、有人买不起房、有人一家几口挤狭窄的出租屋。”吴普说,“但现在只要肯踏踏实实过日子,总不至于冻死饿死。”

  杜甫听了很高兴。

  他回到房间,按照苏轼教的操作方法戳开社交平台。

  戳开搜索栏。

  输入“李白”。

  一长串五花八门的搜索结果出现在杜甫眼前。

  杜甫跳过那些意义不明的讨论(比如什么‘会李白,会司马懿’‘李白好难玩,如果能重来我不选李白’之类的),挑拣出自己看得懂的诗文读了起来。

  要知道唐朝大多只用书信往来,只有本人愿意供大伙传抄的诗文才会流行开来,他即使和李白生在同一时代,依然不能读尽李白所有诗作。

  现在不一样了,只要上网一搜,他想看多少就看多少!

  杜甫开始在诗海翱翔。

  不时还转发和诗一首。

  但凡发现杜撰的“李白诗”,杜甫也转发写诗郑重批判这种鱼目混珠的可耻行为。

  灵感来了,简直挡都挡不住。

  杜甫洋洋洒洒写了几十首诗,才终于忍不住困意沉沉睡去。

  杜甫睡着了,很多人的夜生活却刚刚开始。

  很快有人注意到杜甫的特别举动。

  主要是杜甫写的诗很像那么一回事。

  最先发现这件事的是个刚分享过李白诗的文史博主。

  她看到杜甫的转发,顿时惊了一下,阅读越觉得这诗很有杜甫的味道。

  可是上网搜却搜不到出处。

  难道是这个“杜甫764”原创?!

  文史博主点进“杜甫764”的主页,赫然发现其中全是李白有关的转发。

  还挨个写了首诗。

  这些诗全是原创。

  文史博主:?????

  第56章

  现代人写诗,很多时候并不能做到言之有物,更像是照着格律往里面填意象。

  就像给普通人几块布,认真手缝也能缝出有袖口有领口的衣服。

  但这衣服好不好看就见仁见智了。

  大部分只能说“勉强算件衣服”。

  还有不少给人的感觉是“这他大爷的也能叫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