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34节(2 / 2)


  吴普:“…………”

  苏轼见吴普回来,笑着说道:“想来我马上要回去了,手机就让安乐兄帮忙保管好了。”他还叮嘱宇文恺,“要是那位王小友找我,你就跟他说我下次回来再联系他。”

  吴普对这个安排没意见。

  虽说系统表示已经给苏轼他们整了合法身份,但反复办新卡还是有点麻烦,宇文恺又没表现出苏轼那样的好奇心,所以吴普也没给宇文恺准备这个。

  他们愿意偶尔凑合着共用当然最好。

  苏轼托付完自己的手机,注意力立刻被吴普带来的酒吸引了。

  骆启他们不知晓吴普喜欢什么酒,所以各种酒都有送一两瓶,还都是难得的好酒。

  吴普从度数浅的给苏轼他们倒起,苏轼他们喝着觉得滋味好极了,却是没觉得比以前的酒烈多少。

  结果等吴普慢慢开始给他们喝浓度高的酒,他们舌头很快就大了起来,压根没有喝醉酒后诗兴大发的情况发生。

  看来得是李白来了,才能酒后诗百篇!

  苏轼丝毫没察觉吴普的失望,他烈酒喝上头了,抱来把吉他对宇文恺说道:“有人说隋唐歌舞是一绝,我给你弹一曲,你跳给我看看。”

  宇文恺许是也喝多了,竟一口答应下来。

  人喝醉了,手和脚步都是不稳的,于是苏轼弹的调子不成调,宇文恺踩的舞步不成舞,弹唱的、踏舞的瞧着都十分滑稽。

  要是认真看认真听的话,眼睛耳朵都挺受罪。

  吴普还是很有良心的,没把苏轼两人狂性大发、载歌载舞的画面拍下来。

  有些东西,还是独自欣赏就好!

  吴普也喝了点酒,和两书童一起把两个醉鬼安顿好,自己也早早睡下了。

  第二日天还没亮,吴普收到系统的提示,说苏轼的召唤已经结束,已经在醉梦中回到北宋。

  他还是第一次把人送走,打开苏轼那张卡一看,发现里头依然是乌台诗案的状态,只不过已经从“无所事事”变成“分身乏术”。

  估摸着是乌台诗案期间苏辙他们有了动作,苏轼要回去写点诗抒发抒发自己的痛苦和挣扎了。

  吴普把卡收了起来,去看看宇文恺的情况。

  宇文恺酒品还挺好,醉倒后睡得很沉,没吐得到处都是,也没说什么梦话。

  吴普没再多留,溜达出去调出售票页面看了眼,发现票都被预约光了,麻溜给昨天正式上岗的员工拉了个群,发了个红包让她们接下来好好干,有什么事情再找他处理。

  忙活完正事,吴普总算是腾出空来陪许奶奶她们了。

  赶巧许奶奶的喜好和他专业一致,吴普直接跟着许奶奶泡博物馆。

  到了博物馆闭馆的时段,吴普才把一号馆清场,取出许奶奶带回来的文物接收溯源影像。

  比较让吴普在意的是其中一个珊瑚笔架。

  这笔架是传世的宋朝文物。

  一开始珊瑚笔架被个文人入手,这文人瞧着还是个宋朝官员,格外喜欢这个珊瑚笔架,一直摆在自己案头赏玩,甚至还吟诗一首,表示它真是“柔条钻火树,丽景夺星旄”。

  他家里的晚辈见他尤其喜爱这件宝贝,想出个损主意:每次缺钱就找机会偷偷把珊瑚笔架给藏了起来,逼得他出十千文在家里“悬赏”。

  也不知这人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反正这些晚辈每次都能顺利拿到钱。

  吴普看完这一段,就想起来了。

  这人应该叫钱惟演,是欧阳修的某任上司,甚至还对他有知遇之恩。

  所以欧阳修晚年写《归田录》回忆往事、记录生平遇到的一些趣闻,便把一些关于钱惟演的趣事记了进去。

  里头就有关于钱惟演这件“珊瑚笔格”的记载。

  只不过钱惟演这人名声不太好,谁得势就依附谁,偶尔还要回踩依附过的人两脚,同时代的寇准直接说他是“佞人也”。

  吴普继续往下看。

  钱惟演还是混得挺好的,他孙子娶了宋仁宗的公主。

  靖康之难后,这位公主侥幸没被掳走,跟着宋高宗一起南迁,但是生活变得有些拮据。

  于是他们夫妻俩把钱惟演心爱的珊瑚笔架卖给了一位赵家宗亲:热爱收集珊瑚藏品的濮王后代赵仲湜。

  自家人买卖起来自然就没什么丢脸不丢脸的了。

  大伙都穷,也就是赵仲湜和皇帝关系好,大部分家当本身又在南边,这才有钱可以挥霍。

  公主刚南迁时没什么钱,没怎么犹豫就把珊瑚笔架卖给了这位侄子。

  赵仲湜十分喜爱这件珊瑚笔架,珍藏了很久,不时拿出来把玩。

  本来吴普捋关系捋得有点发愁,结果又看到有天赵仲湜又把珊瑚笔架给了自己儿子。

  这儿子排行不前不后,平时没多大存在感,但这次他竟挑中个再嫁的孤女当续弦。

  赵仲湜想着到底是自己儿子,还是得喊过来问问话的。

  父子俩坐下一交谈,吴普才知道这人是谁——

  这人是赵士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