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30节(1 / 2)





  吴普见票一下子被秒完了,更觉得自己的决定非常英明。

  要是两千多张票全卖出去,车来了都不知道该停到哪去。

  见所有人强烈要求加票,吴普解释:“目前对外开放的只有一号馆,可容纳的客流量不多。而且清阳博物馆周围基础设施有限,交通也不怎么方便,所以暂时不适合放太多票。”

  接着吴普又回答了众人的疑问:“清阳博物馆不收门票钱,预约成功就能进馆,所以没有付费页面。”

  本来大伙都对票数不太满意,这会儿听到吴普说不收钱,又开始担心起来:“怎么不收钱啊?收点吧,咱有钱!要不然到时候又闭馆了,我们找谁哭去?”

  “不要怕,我估计还能再撑几年,等没钱了我再去化缘。”吴普轻轻松松地说。

  门票这东西卖不了几个钱,吴普一开始就没指着用这个赚钱。

  他半路见到个首富爷爷,还有个牛逼外挂在手,再拿赚钱当目标也没什么意思。

  吴普关了直播,愉快地邀两边的亲朋好友共进晚餐。

  入夜后,苏轼和宇文恺就好奇地围在周鞅身边,准备通过这个神秘的仪器好好看看天上的星星月亮。

  周鞅向来话少,见月亮爬上了天穹,又把仪器调试了一番,招呼苏轼两人上前观看。

  这对苏轼他们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体验。

  遥远的月亮仿佛一下子来到他们眼前。

  “可惜不是圆月。”苏轼感慨道。

  等到月圆的时候,设备估计不在了,他自己也不知还在不在。

  没法一窥月亮的全貌,终归还是有点遗憾。

  吴普见苏轼两人有些失落,转头问周鞅:“天文望远镜多少钱?”

  周鞅介绍道:“几千到几十万都有,更贵的没有上限。”

  吴普摸着仪器小心询问:“那这个是‘没有上限’吗?”

  “这个只要几十万。”周鞅如实回答。

  吴普:“…………”

  好家伙,真是好一个“只要”!

  我常常因为太穷而和你们有钱人格格不入。

  知道了价格,吴普绝口不提自己也买一个放在博物馆里,只把苏轼他们的遗憾讲给周鞅听。

  “月亮入门级的望远镜都能看。”周鞅耐心解释,“其实七夕正适合看月亮,这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到晨昏交界线把月亮分割成明暗两半,交界线附近的月球陨石坑清晰可见,再新的新手都能轻松观察清楚。”

  吴普听得大点其头,现学现卖地去忽悠苏轼他们。

  苏轼听了专业人士的解说,立刻就不遗憾了,高兴不已地赏玩着被剥去神秘面纱的月球。

  周鞅又教他们看几个有名的行星和宇宙深处的星云。

  苏轼看得赞叹不已。

  等看到火星时,宇文恺忍不住追问:“《诗三百》里的‘七月流火’,里面说的可是这个‘火星’?”

  吴普给宇文恺充当翻译,把问题转达给周鞅。

  周鞅说道:“那个应该是‘大火星’,以前可以用它的位置来区分季节。根据记载,每年农历六月它都会出现在正南方,过了六月就会逐渐西沉,所以说是‘七月流火’。”

  周鞅回到望远镜前调试好角度,方便宇文恺他们观察真正的“七月流火”。

  远在还没有这些先进仪器的时代,人们就已经在探索宇宙。

  吴普跟着苏轼几人一起围着仰望星空到夜深,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匆匆跟他们一起吃过饭又回了一号馆的老童至今没回来。

  吴普叮嘱苏轼他们早点睡,赶忙去一号馆找人。

  老童正拿着本笔记本,在认真地记录着各个画面出现的物品和风土人情。

  “老师,很晚了,您该睡觉了。”吴普上去要拉着老童往外走。

  “快了,等我看完这一遍,这个展位我就记录完了。”老童看起来精神奕奕,仿佛直接通宵都不会累。

  吴普无奈,只能陪在旁边等着老童记录完。

  老童意犹未尽地看着影像消失后出现在眼前的藏品。

  吴普给老童出损主意:“等您明年收了研究生,直接布置作业让他们一天记录一个不就得了?您只要好好欣赏就成了,不用这样劳心劳力。”

  老童看了吴普一眼,意思是“你马上就是我的研究生了”。

  吴普笑眯眯:“我记性好,记录起来很快的。”

  老童没再多说,收起笔记本跟着吴普往回走。

  接下来两天吴普面试了几拨人,正式雇佣了一批博物馆员工。

  这批员工主要负责对外事宜,住处安排在方便走员工通道的东院。

  其中有几个是清阳村被家里喊回来的年轻人,他们选择回家住,多领一笔博物馆发的住房补贴。

  村支书热情地带着村民们过来帮忙清整博物馆周围的空地,腾出位置来给游客们当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