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局继承博物馆第13节(2 / 2)


  “动了,dna动了,我也已经开始背了!”

  “对对对,我也想起了这个,‘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那可是打猎啊,那肯定少不了骑马射箭!”

  “对啊,古人都会骑马,骑个自行车有什么难的。古代读书人可是要走远路的,骑行十天半个月很正常!”

  即便没什么意外发生,也没安排什么特别表演,直播间里的观众还是越来越多。

  无人机不远不近地缀在吴普和苏轼身后,跟着他们一起在广场上绕了两圈。

  苏轼注意到一号馆被绿油油的东西围挡起来了,好奇地骑了过去,问吴普:“这绿油油的玩意是什么?”

  吴普介绍道:“这是建筑防护网,里面是正在改建的一号馆,回头改建好就可以对外开放了。里头有个挺大的观影厅,过几天你可以进去看自己感兴趣的影视作品,用手机看太伤眼。”

  苏轼高兴了:“好。”

  吴普见苏轼已经骑得很稳当,询问苏轼要不要和自己一起骑车去村里取快递。

  苏轼欣然同意。

  两个人骑车到附近的村子,也就花了不到十分钟。

  最近几年农村发展得很快,清阳村这边也得了不少补助,纷纷响应号召回来建起了新楼房。

  这些年路修好了,快递也下乡了,村里的日子比之以前可谓是日新月异。

  不过对村里的老人来说变化不算特别大,到了清凉的夏天傍晚他们还是爱聚在村口的晒谷坪里面打牌聊天。

  吴普搬过来没几天,与清阳村的人不太熟,只上次和张正豪过来吃过次饭。他下了车和打牌的村民打招呼,问他们快递点在哪里。

  见是两个生面孔,村民们先是给他们指了路,又问他们从哪来的。

  吴普笑答:“清阳博物馆那边过来的,要不了多久就该对外开放了,到时大家可以过来看看。”

  “那地方终于要开了啊。”有人感慨,“建起来这么多年了,只每个月有辆车过来转一圈,我们这些本地人都不晓得里头是什么样的。”

  两边闲聊了一会,吴普才知道骆老爷子这些年一直没少帮扶清阳村的后辈,所以村民们平时都自发地帮忙维护清阳博物馆。

  去年有几个网红跑过来想翻墙进去拍摄里面的情况,就是在附近干活的村民拦下的。

  得知吴普是骆老爷子的孙子,就有在旁边看打牌的人热情地领吴普两人去拿快递。

  没等吴普和苏轼拿好快递走人,村支书就闻讯找来了。

  他拉着吴普交换联系方式,表示要是博物馆那边有什么事可以打电话找他。

  博物馆真的能开起来,对他们村子来说是件大好事!

  到时候过来玩的游客会多起来,他们的机会也会多起来!

  村支书知道年轻人都爱网购,自然积极地表达自己淳朴无比的善意:“你们以后不用特意跑来拿快递了,博物馆的快递一定送货上门!”

  吴普笑着道过谢,婉拒了村支书留饭的提议,说他们正在直播,一会还有安排。

  村支书惊讶:“直播?没看你们带那个杆子啊!”

  吴普指了指在不远处跟拍的无人机。

  相比村支书的后知后觉,附近的小孩早就发现了这个新鲜事物,纷纷围拢在周围近距离观察无人机。

  吴普见小孩子们眼底满满的都是好奇,当场让无人机给他们搞了个小小的飞行表演,引得一群小孩哇哇直叫。

  眼睁睁看着画面开始不断翻转晃动的直播间观众:“………………”

  馆长你是不是把我们给忘了?!!!!

  第14章

  吴普当然没忘在直播。

  不过他开直播是为了攒科普值,并不是为了赚钱或者爆红,自然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于是在苏轼表示他也想玩玩的时候,吴普又热心地教苏轼控制着又飞了一遍。

  直播间观众:开始记仇.jpg

  爱上一个没有良心的直播间,他们能有什么办法,他们只能接着看了!

  别说,看久了就觉得这种感觉还挺新鲜的,像极了第一视角玩儿飞行表演!

  苏轼玩够了,就跟吴普一起在小孩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骑车载着几个大大小小的快递往回走。

  两人绕回晒谷坪边上时,太阳已经沉到山腰。

  打牌的人都纷纷散场回家吃饭,家家户户都飘着饭香。

  路过村头那家农家乐,吴普一眼就瞧见正在院子里烧秸秆的老板。

  他长腿一伸,在苏轼的侧目下用脚刹车。

  吴普笑眯眯地朝老板打招呼:“梁叔,你这是在做什么吃的?”

  “烧壳子,你没吃过吧?”梁老板笑着给吴普介绍,“这是我家乡的做法,也不知道这次做出来味道怎么样,快烤好了,要不要吃了再回去?”

  吴普看向苏轼:“要不要尝尝看?”

  苏轼一听是自己没吃过的东西,立刻兴致勃勃地说:“能尝尝自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