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东家[民国]第44节(2 / 2)


  第一次大战德国为战败国,他们的军事发展被限制,但是他们的举国上下发展的经济速度,在西欧让他的邻居们都羡慕。

  人们称之为经济奇迹。

  对方认为这是一个好提议,“最多一个月,汇款到你名下,你先去上海,在那边有德国的银行,你等着收款汇兑。”

  “万事小心,事到如今,各自珍重。”扶桑笑了笑,是该走了,不贪图那最后一口了,确实已经拿的够多了。

  她吐出来一串数字,对方愣了下,听她解释,“按照德国汇兑,应该是这个数字。”

  “你真的,如果有机会,我们希望还会跟你合作。” 他们是流亡日本的人,早年政治避难到这边,日本人早年对中国来日非常和善,只要能让中国起内部纷争的事情,它都干。

  大祁早年的时候追杀变革新人,它就收留,给钱给地方跟朝廷对着干,也算干了一点好事儿。

  扶桑托伍德的福气,费很大力气才整合在一起,约定好了,分一成给他们做活动经费。

  她不参与政治,以后也不会再见。

  她只喜欢赚钱,只会赚钱。

  还有,此时此刻踏上回国的旅途,她才发现,原来她很想家了,在海上颠簸了将近一个多星期,很幸运没有遇到海难,平安抵达上海。

  但是她到上海的时候,确实一穷二白,??x?穷的身上连两块钱都没有。

  他们除了船票,没有人会想到她身上没有钱,因此只给她简单收拾了行礼,他们只知道她有五百万美金,投资眼光老辣。

  都以为她很多钱。

  扶桑觉得饿,她的委托账户要等一个月打款,还需要她在上海这边,跟德国人的银行核对签字,国外银行对大额度资金来源,做的非常的规范且严密。

  她可以想点法子赚点钱,或者找点事情做做,可是她在上海九月的码头上,看着车流人熙攘,外埠一片繁荣蓬勃的景象。

  远处有火车鸣笛的声音,她找个角落,把箱子垫在下面坐着,她很累。

  她回来了,什么也不想干,不想走路不想吃饭,不想再动一点儿脑子了,她什么也不要去想,她就想这样安静地在角落里待着。

  睡桥洞睡河边,饿了吃馒头,她吃一个星期馒头,她最后一点钱买了一包馒头,吃的很满足。

  然后去了当铺,把自己里面的西装拿出来一件最好的外套。

  伙计看她一眼,给的价格很低,“如果这一箱子都算进去的话,能多给两块钱。”

  扶桑笑了笑,这都是她走的时候,小荣给她收拾的,都是体面的洋装西装,她打开箱子,没有讨价还价。

  以后,她大概都不会穿到了,这些男装。

  “好!”

  老伙计习惯了跟人斤斤计较,来回揣摩心理拉扯,他等着她还价儿的,或者多说几句废话,他好寸步不让。

  可是扶桑这么痛快,她不像是急着用钱,也不像是很缺钱,但是价格压的这么低她竟然不还价,心里纳闷,“您要不要赎回来?”

  扶桑摇摇头,把钱装进口袋里,“不了。”

  怕是个傻的!

  他心想,见她拿钱,露出来手表,不有地问她,“这衣服不大值钱,都是旧的了,但是您要是用钱啊,我看您这个手表倒是值钱,能开价到三十块。”

  三十块——扶桑再空白的大脑,这会儿也生理性地运转起来了。

  斜眼看他一眼就走了。

  老奸巨猾的同胞有些可爱,但不多。

  她又不是真的二傻子。

  又去买一包包子,够吃两天的了,现在天气一晚上也不会坏,每天就在江边走走,在外滩转转,什么也不买,这是她迄今为止,最清闲的一个月了。

  --------------------

  第51章 我终究是个女孩儿

  汇款到的那一天, 美国政府无偿资助二十亿美金给小袁政府,作为军费开支。

  扶桑看着手里的报纸,对折之后再对折, 然后折成巴掌大小, 妥善装起来。

  一共两份报纸, 一份是美国政府资助军费开支,透露出来美方对日方侵占北平的不满, 这个漂亮国它总是喜欢惹是生非,看热闹不嫌事大,脾气有点欠收拾, 也不大能看别人好,日本人占大便宜了, 它就稍微有些不高兴。

  不高兴归不高兴,但还是没有发作,只是想着借用小袁的手, 去给日本人找一下不痛快,日本人看了, 也不能说什么, 也不能撕破脸,彼此之间非常克制地试探着。

  在试探中表达立场,在表达立场的同时又在触碰底线, 看看谁先绷不住。

  小袁拿着军费开支,明明白白地在南方拉起来一支德械师, 他得干,早晚给干回去, 他爹称病不起一个月, 日本人消息封锁, 他都不知道老袁是不是给日本人已经弄死了,怕引起公愤所以才对外称病不见人的。

  寓所密不透风,全是日本人把空着,也无人敢上门,里面的人也不出来,只有一个阿婆出来送菜单的。

  日本人的狠毒,国人至今已经有所了解,小袁恨得牙痒痒。

  扶桑收着这一份报纸,是因为她收到的汇款,折合起来,刚好就是美国政府给的军费。

  二十亿美金。

  如果可以的话,她在国内富豪榜的排名,可以进前百位。

  可是扶桑就拎着那个空荡荡的箱子,里面还有另一份报纸,日本昭和年代的经济危机全面显现,扶桑回国一个月,日本国内已然掀起来轩然大波。

  导火索是首相向天皇上了一份奏折,“□□一国,如今苟延残喘,不费吹灰之力便得东北四省,并沿铁路线南下天津攻占首都北平,北方局势稳固,我国地贫物稀,当图谋□□全疆……”